李飚执棒天交音乐季,浪漫与澎湃织就俄罗斯音乐魂
李飚执棒天交音乐季
浪漫与澎湃织就俄罗斯音乐魂
3月22日晚,天津交响乐团2025音乐季在天津音乐厅震撼上演,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李飚执棒带来“畅游俄罗斯”交响音乐会,演出以19世纪俄罗斯古典音乐发展史为脉络,涵盖格林卡、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及斯特拉文斯基的代表作,同时特邀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金贇希担任独奏。在充满春日生机的愉悦氛围中,艺术家们带领观众一起感受着俄罗斯音乐的灵魂魅力。
音乐会以“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拉开帷幕,此曲旋律轻快、华丽,演奏技巧高超,在俄罗斯管弦乐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李飚对俄罗斯音乐的诠释以醇厚深邃的民族性与色彩鲜明的现代性著称,擅长表现俄罗斯音乐中特有的戏剧张力与诗意意境。他以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为整场演出定调,在李飚的率领下,乐团以鲜明生动的音乐语言,带领观众沉浸在古老而神秘的传奇故事之中。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俄罗斯音乐巨匠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乐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而且加入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配器,创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形成了格调新颖独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
当晚担任此曲独奏演出的是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金贇希,她四岁时考入维也纳音乐大学,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学生。她曾作为韩国济州岛名誉大使,获得韩国文化部颁发的“2011年度青年艺术家”奖,成为有史以来获得该奖的最年轻的艺术家。金贇希曾与皇家爱乐乐团、柏林交响乐团等世界著名乐团合作。
本场音乐会,不仅是金贇希在中国的首秀,也是她以奥地利音乐家身份为演出增添的跨文化融合色彩。当琴弓与琴弦触碰的刹那,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如星河倾泻般展开。从体现歌唱性和动人诗意的第一乐章,到拥有沉思般细腻抒情气质的第二乐章,每个音符都被精雕细琢。最令人屏息的时刻出现在第三乐章回旋曲,独奏小提琴奏出鲜明的俄罗斯舞曲风格,生动描绘出俄罗斯人民庆祝节日的热烈画面。金贇希对这部作品的诠释堪称技巧与诗意的双重焰火,惊艳而动人心魄。
音乐会下半场,低音提琴与巴松管在阴暗中蠕动,《荒山之夜》的诡谲幻境缓缓展开。这部作品出自俄国近代音乐现实主义的奠基人穆索尔斯基,其构思来源俄国大作家果戈里的小说《圣约翰之夜》,描绘荒山中的群魔从午夜狂欢到破晓,直到被教堂钟声驱散。李飚对于节奏与音响层次的精准掌控,让乐团演绎得丝丝入扣,完美呈现了乐曲氛围从阴森到明亮的转变,充满神秘色彩。
最后上演的《火鸟》是被称作“音乐界的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的成名作,原为芭蕾舞剧创作,后被作曲家改编成了三部《火鸟组曲》,其中又以第二部最为著名。对于当时的芭蕾音乐,这部作品在节拍节奏、曲式结构、配器等方面均有创新,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优秀作品。
本场音乐会上演的《火鸟组曲》是最具代表性的1919年版本。全曲共分为“前奏曲-火鸟之舞-火鸟变奏曲”、“公主之舞”、“魔王卡茨之舞”、“催眠曲-终曲”几个部分。李飚与天交的演奏准确而生动,温柔的公主、狂暴的魔王以及带来胜利的火鸟被音乐描绘得栩栩如生。乐曲中有多段富于想象力的优美段落,在艺术家们精湛的演绎之下,这些诞生在100多年前的音乐,仍令当今的观众感到清新动听。
当乐队进入终曲,圆号奏出从容不迫的俄罗斯民歌主题,象征着和平的力量,以及在火鸟帮助下,光明终于战胜黑暗,王子与公主终于结成幸福伴侣的结局。最终呈现出灿烂辉煌的音乐图景,一元复始,万物重光,整首乐曲在一片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现场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与乐声交织,掌声此起彼伏,李飚率乐团返场演奏了老柴的《俄罗斯舞曲》和《花之圆舞曲》,观众们被艺术家酣畅淋漓的舞台表现所震撼,意犹未尽。尽管两首返场曲目已加演完毕,但大家仍久久不愿离场,观众的眼神里满是真诚与期待,在现场持续不断的掌声邀请下,乐团的每一位演奏家深深感受到了天津乐迷对天交的厚爱、对交响乐艺术的支持与热爱。为了回馈大家的热情,李飚第三次返回舞台,甚至都没有拿指挥棒,现场与乐队临时商量决定再次加演一段《火鸟组曲(1919版)》中的“魔王卡茨之舞”,同时也将演出气氛推向最后的高潮。
整场音乐会如同一部浓缩的俄罗斯精神史诗,不仅展现了俄罗斯作品所需的庞大音响张力,更敏锐捕捉到深藏于音符中的情感表达——既充满悠远深邃的咏叹,又激荡着狂欢豪放的性格。当最后一个余音散尽,现场再次爆发出潮水般的热烈掌声,响彻整个音乐厅。
摄影 | 王大珩、张健
编辑 | 张尊